国际关系学院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暨培训会顺利召开
今日14时30分,国际关系学院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暨培训会在学术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。国际关系学院82级英语系校友张术、学生处副处长陈斌、校友办公室副主任单娟、校团委书记吴启春、团委干事与学生会实践部成员、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参加了此次仪式,学生会实践部部长计东宇担当此次仪式的主持。
仪式伊始,校团委吴启春书记对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:今年全校共有22个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团队,涉及覆盖8个类别,是较以往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最多的一年。吴启春书记表示,希望校友张术的大有实践基金能帮助同学更好地完成实践,并鼓励大家努力进行实践,预祝各项目团队取得好的成果。
陈斌副处长、校友张术为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进行授旗、并发放安全药箱。
重庆酋阳精准扶贫调研队队长王浩狄,代表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进行了发言。经过认真的前期调研,他的团队选择用镜头去最真实地记录并表达古村老人的日常困难,并以新媒体作为推广的工具,达到精准扶贫、对点帮助的目的。作为今年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的22个团队之一,王浩狄代表大家说出了各团队的心声——“怀揣着目标与梦想,去实践青年服务国家的号召,去感受中华土地的芬芳。带着国关人的骄傲,奔赴全国各地,认真践行暑期实践。”
校友代表张术学长谈及去年10月校友们重聚国关。因感怀师恩而准备了大有实践奖励金的项目赠予母校。今年作为奖励基金项目实行的第一年“利用所学知识,吸收新知识、对地方和社会产生实际意义、保障同学们的健康和安全。”成为了授予奖励金,鼓励同学们探寻实践的三点标准。张术学长随后宣布了2017年获得大有实践奖励金的三支团队:国关青岩支教队赴河南仁村实践团、国关赴豫助盲高考调查实践团、国关赴汶川调研“5.12”十年羌族文化保护现状实践团。鼓励大家以实践,探真知;长见识,也要长才干;通过此次暑期实践项目取得实实在在的收获。
“既是指导老师,也是组织者。”是陈斌副处长对于自己于暑假社会实践项目中的定位。追忆起80年代初,刘欢学长坐飞机去新疆做暑期社会实践;回想起昔日,两位校友在暑期实践中拜访当时的县委书记习近平…对于多年来一直在北京市研究成果名列前茅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,陈斌副处长对于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提出了“三去三回”的使命要求“带着任务去带着任务回、带着小伙伴去带着小伙伴回、带着国关去带着国关回。”对各暑假实践团队嘱以使命、安全,与责任担当方面的重望。
嘉宾退场后,校团委就今年的实践工作注意事项进行了培训,并由余甚蓝老师在培训结束后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。
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相比以往有了很多创新:参与度更高——暑期实践项目通过数量的增多,不仅代表着我校同学实践质量的提升,也体现了我校对于学生实践活动的支持;设立奖励金——校友支持的大有实践奖励金为我校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更大的空间;安全制度更严密——对团队成员进行审查、告知家长签署协议、集体购买保险,以具体措施保障同学们的切实安全问题;后期评审更严格——要求同学们进行成果展示的同时,用分级报销的形式展示同学们认真探寻的态度与行动。“以开阔视野为基本要求,以学习本领、认真调研为基本目的。”望各暑期实践调研团队不负众望,勤奋、求实、创新。
文字\闻芳野
摄影\张美琳